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让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,而曾为深度贫困村的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,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。2018年春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慰问贫困群众,强调“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”。如今,总书记牵挂的三河村早已甩掉贫穷的帽子,发展起特色种养业,正努力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。
刚刚过去的“芒种”是农业耕种最忙的季节,但这几天,在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,老乡们却拔掉了地里几棵刚长出来的土豆苗。
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 洛古有格:刚刚我们把土豆杂苗拔掉,因为我们前段时间才种了川牛膝中药材,我们种了100亩,(预计)大概有个40万的收益。 规划明年把川牛膝的规模扩大到2000亩。
洛古有格告诉我们,今年开始,他们在原来种土豆的地里,改种上了高寒山区才能生长的中药川牛膝,这味药材有去瘀通经的功效,市场需求很大。昭觉县汉昭农业园区与当地村民签订了协议,并指导种植,保障收购。
凉山州昭觉县汉昭农业园区负责人 郭朝锋:和他们种植土豆的方式比较相同,比传统作物种植收益高,我们收购的时候都是保底保产量,保价格,两年之后就可以收割了。
尽管还不能立即有收益,但乡亲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。这样的信心来源于2018年,三河村开始发展的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。
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 洛古有格:2018年总书记和我们一起座谈的时候,总书记说到,你们这个地方我看了,不适合搞工业,要发展适合当地的生产项目,我们按照总书记的部署要求,再结合我们三河村的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,大力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。
2021年,村里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。如今,全村养殖西门塔尔牛1000多头,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,养殖业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。
支柱产业从无到有,新的产业不断孕育,这些年,发生在三河村的变化还不止这些。走进三河新村,一栋栋黄墙黑瓦的彝家民居错落有致。按照家庭人口进行分配,几乎每家人都能住进100多平的房子。总书记曾经看望慰问过的村民吉好也求,也从土坯房搬到了新房,说起现在的生活,他的脸上总会浮现笑容。
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村民 吉好也求:我们开了小卖部,一个月大概有三千块钱的收益。现在乡村旅游搞起来之后,想在家里面做个特色农家乐,当地组织了厨师培训,我想通过自己努力把生活越过越好。
同样接受过总书记亲切关怀的节列俄阿木一家也有好消息。阿木大姐的女儿惹列日作是一名幼儿园老师,今年,她工作的三河村幼儿园搬进了新校区。教学条件越来越好,也让她干劲十足。
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幼儿园教师 惹列日作:把我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教他们,让他们学前学普,让他们走出外面能跟外面的人多交流。(以前)有很多人帮助我,我也是想,去帮助更多的人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